“湖泊治理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针对不同湖泊需要选择最佳的方法,而不能只是加入细菌、藻类等,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8月20日,在南京召开的第34 届国际湖沼学大会(SIL Congress)上,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Erik Jeppesen分享了湖泊修复的一些经验。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全球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对相关领域科学与技术成果的需求不断增加。应中国专家学者的邀请,国际湖沼学大会今年首次来到中国,参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分别就最新的湖泊、河流等水体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讨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刘正文担任国际湖沼学会(SIL)理事。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道,国际湖沼学大会由国际湖沼学会主办,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内陆水体(湖泊、河流等)综合研究的学术大会。 据悉,国际湖沼学大会于1922年在德国基尔举行首次会议。1962年,第15届国际湖沼学大会在美国威斯康星举行,是SIL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举行。1980年,日本承办了第21届国际湖沼学大会,是SIL首次在亚洲举行。1995年,巴西举办的第26届国际湖沼学大会,是SIL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湖沼学会的会员出现了骤减的趋势。国际湖沼学会主席Yves Prairie教授指出学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2000年到2010年,学会会员出现明显下降趋势,降幅超50%。” 对此,刘正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道:“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国际湖沼学会帮助不少欧美国家解决了湖泊面临的各类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当地湖泊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导致需求下降,会员人数也因此缩减。” 而今,中国对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以刘正文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多次邀请国际湖沼学会成员来访,通过多年努力,最终促成第34届国际湖沼学大会于8月19日至24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承办。 2017年年底,Yves Prairie受邀访问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之际,落实了2018年国际湖沼学大会的具体细节。看到大会如期顺利召开,Yves Prairie希望SIL可以在中国帮助解决湖泊的具体问题。 Yves Prairie透露,此前,SIL每3年举办一次大会,从2018年开始,为适应国际湖沼学的快速发展,SIL调整为每2年一次。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湖沼学支撑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科学。湖沼学是以水体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和地质学等多个学科。湖沼学是揭示水体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与机理的科学,也是支持水体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 8月20日,SIL开设了湖泊修复沙龙,邀请了全国各地相关水利水电单位参会,对话全球湖泊修复专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湖泊修复方法。 作为湖沼学和水环境修复专家,Erik Jeppesen针对中国湖泊给出了两种治理方法:一种是控鱼,减少鱼的种类和数量凯时运营商,这对治理小型湖泊很有效,比如南京的玄武湖;另一种是控磷,比如添加铝和铁,它们能吸附磷。Erik Jeppesen也指出,湖泊修复降低外部的污染是最重要的,长期的监测也十分关键。 “水体修复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河流研究所所长Stuart E.Bunn表示,我们需要明白健康的河流应该是怎样的凯时运营商。河水是否可以安全饮用、是否拥有更多的鱼类、河流中的鱼类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只有明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河流,才能确保水质和生态价值的实现。 Stuart E.Bunn进一步分析了威胁生态系统健康和淡水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凯时运营商,指出河流的环境流量不仅涉及量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季节性、变异性、可预测性以及关键因素的时间。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Sandra Poikane是欧盟水框架撰写人之一,她就欧盟水政策分析了水生态系统评价与管理。她说:“欧洲湖泊众多,一个湖泊穿越多个国家,如何让大家达成湖泊管理的共识,这就需要欧盟制定内部标准。那么中国的湖泊是不是也可以实行一湖一策呢?” 2016年,随着《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审议通过,河长制已经在全国开始推行。2017年,《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通过审议,预计到今年年底前,我国还将全面建立湖长制。Sandra Poikane表示,中国的河长制和湖长制就是一个标准,即采用一套评估标准来管理不同的河湖。 相关人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湖泊考核是看化学指标,还是看生物多样性指标;如何建立水污染总量控制;专家们使用的指标是否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等等。正如Erik Jeppesen所言,“不同的湖泊治理方法不同,需要因地制宜”。 据悉,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河湖萎缩、连通不畅、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当地政府已经加强河湖管理、加大节水力度、转变用水方式,开始实施生态脆弱流域综合治理。当前,中外专家介绍的一些湖泊修复方法已经应用于惠州西湖、泰州溱湖等地,并得到了生态修复实践证明。 其中,惠州西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但由于湖泊底质污染物释放和其他面源污染等众多原因,近年来惠州西湖水体呈现恶化趋势,总体上处于富营养化水平,湖水透明度不高,影响了其景观价值。咨询中外专家意见后,惠州西湖采取的主要治理方法有:控制环湖污染源、补给新鲜水、调控鱼类放养结构等。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溱湖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水面面积约8万平方米,平均水深1.5米。据悉,生态构建之前水体透明度仅为25厘米。通过修复治理,水体平均透明度达到1.5米,清澈见底。 刘正文表示,当前,国内一些湖泊面临着富营养化等严峻问题。国际湖沼学会在西方国家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治理,技术相对完善和成熟,希望借此学术交流之际,让国内的相关单位能了解到国外河湖治理的经验和技术,并借鉴学习。虎啸狮吼湖沼学章文明狐尾椰子户外单芯凯时运营商张文惠虎眼万年青呼吸系数虎榛子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国际河流与湖泊环境会议在慈利召开
- 下一篇:守护14年为了西湖水更清